贾汉复纪念馆--横槊赋诗倜傥奇伟之才的一生

2019-5-16 16:06| 发布者: gszgadmin| 查看: 3421| 评论: 0

位于临汾市曲沃县薛家大院的贾汉复纪念馆由国术之光设计承建!


贾汉复(1605—1677),清初名臣、名将。字胶候,号静庵,山西曲沃县大庄里(今曲沃县乐昌镇安吉村)人。初为“武庠弟子员(县武学生员)”。明崇祯末为江苏淮安府副将,清顺治二年(1645)归清,隶正蓝旗汉军籍。顺治十年任左领。十二年,迁都察院理事官,掌京畿道。十三年擢工部右侍郎,十四年改兵部右侍郎,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出任河南巡抚。十五年授职云骑尉加兵部尚书衔,十六年加太子太保。康熙元年(1662)被委任陕西巡抚。康熙七年(1668)冬,卸任回家候补,于康熙十六年(1677)卒于私第,归葬于曲沃,墓地遗址在今曲沃县史村镇司马庄。细览明清两朝几近600年间,能臣贤相不乏其人,勇将良帅大有人在。然而文武双全,既可征战驰骋于千军万马之中,又能理政治国于艰难时局之下,更兼终生不遗余力造福桑梓如贾汉复者,实在凤毛麟角,不可多得。

风雨人生 磨砺生光


贾汉复自幼便喜演武修文,及长,以“倜傥奇伟之才”入世,多有传奇闻声当际。惜其前半生,正处于明王朝日趋飘摇、走向衰亡的时期,生不逢时与其固有的传统观念的矛盾,注定了他空怀悲切,壮志难酬,然此间的出生入死、艰难曲折,却如“消錬五石”欲“铸以为器”一般,让他“磨砺生光”,终成大器,为他成就后半生作了准备和铺垫。

丰功伟业 千古流芳



按照现代政治学的定义,中国古代政治的实质,是君主和大臣即社会精英们共同管理、统治国家的活动。判断这一政治善恶和好坏的标准,是施行仁政抑或暴政,即是否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。贾汉复自顺治二年任正蓝旗汉军佐领,至康熙七年从陕西巡抚卸任,其间从政20余年,足迹遍及大半中国。他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,所到之处,勤政爱民,不断追求卓越,终于书写出足以彪炳青史的丰功伟业。
修史兴学 敢为人先



兴学育人,崇文重教,本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共识,更是封建统治者以儒家思想理政治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略。修史纂志,是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,每一个新王朝的建立,都把它视为关乎自己合法性的大事。我国历代因文治教化和修史纂志著称而载诸史册的名士贤臣,何止千万。但如贾汉复这样以武职出身,却极富远见卓识,以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修史刻经、大力兴学者,实在屈指可数,难能可贵。

心系故土 日月可鉴



每个人都有故乡情结,但很少有人如贾汉复那样浓厚热烈;每个人都会对故乡有所贡献,但很少有人比得上贾汉复那样倾尽全力,无私奉献。贾汉复自青年时期离开家乡曲沃,驰骋疆场,辗转万里,虽然几度出生入死,艰苦备尝,但他始终怀念故土,难忘父老。

结语


康熙十六年(1677)农历七月十五日,贾汉复走完了他文治武功、可圈可点的一生,逝于京城私第,当年归葬于曲沃故里。
至此,我们似乎才认识了一个完整的贾汉复。而完整地认识贾汉复目的,还在于提醒大家:以贾汉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仁人志士和社会精英们,不论其当时职位高低,成就大小,凡是青史留名、有所贡献者,都有一条共同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,那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离开了这一传统文化,我们就将是无源之水,无本之木。


最后,还是让我们从大处着眼,摘取陈锡瑕撰写的《兵部尚书兼督察院右副都御使贾公汉复墓志铭》中一段话作为结尾:自清朝立国“数十年来扬历中外,功烈卓卓可记述,天下无间知与不知,闻其名或倾心叹服以为异人者,则莫过于吾晋贾公。”
<
>
 
QQ在线咨询
售前咨询热线
0351-2726600
售后服务热线
0351-2726600
返回顶部